——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消费行业垂直网站布局和发展化妆品业务,是生物科技、医药企业寻求新增长的积极尝试,对于化妆品行业而言,也是生态重构的新机遇。华熙生物、贝泰妮、南华生物、片仔癀、马应龙等上市公司用各显神通的发展方式,为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增添了新篇章。
一、万亿市场,潜力巨大
国际机构Euromonitor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约为4400亿,且每年保持近2位数的增长,将于2024年突破6000亿。即便是困难的2020年,中国化妆品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仍然保持了正向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化妆品类销售达3400亿元,同比增长9.5%。至2022年,中国美妆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并预测在2023年增长至5490亿元左右。
历经多年高速发展,在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国人对外在形象要求与认知的提高,核心消费人群结构的变化等系列因素驱动下,中国化妆、护肤品行业成熟度突飞猛进,市场前景广阔。
二、药企跨界、多元发展
数万亿的大市场吸引着无数企业的关注,在众多进军化妆品的大军中,生物科技、医药企业最为常见。
据商务部数据,2018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为21586亿元,同比增长7.7%。中国医药流通行业整体保持持续增长趋势,但从增长率变动趋势来看,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影响,行业规模有所增长,但增速逐年下滑。
受原料涨价、药品降价、招标采购等因素影响,药企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不少药企表示新药从研发到上市花费的时间在10年以上,以亿为单位的费用开销,且市场投入风险未知。
一边是医药业绩难增长、周期长、投入大,另一边是化妆品行业发展利好、市场增长。同属于药监局管理,药品、保健品与化妆品之间内调外养的强关联,让生物科技、医药企业们把跨界进入化妆品行业作为最顺理成章的企业多元化选择之一。
三、功效护肤、快速崛起
伴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根据CBNData和欧莱雅中国发布的《后疫情时代理性护肤白皮书》,在消费者选购产品的考虑因素中,产品安全性、产品功效等要素在疫情后明显提升,根据潜在消费者对护肤品主要关注点进行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产品功效以35.37的热度指数位于首位,而品牌、价格和成分分别以28.46、25.82、24.12的热度指数位于第二至四位,成分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关注。
益普索研究数据显示,消费者对护肤品中的功效关注度与收入提升呈正相关,可预计随着我国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功效的关注度将有增无减;从发展空间看,功能性护肤品成长空间巨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8年相较于欧美国家功能性护肤品市占率高达 60%以上,我国市占率仅不到 20%,预计至少还有两倍以上提升空间。
国内外功能性护肤品牌总体表现均较为优异,例如欧莱雅活性健康产品部门一直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2016-2019 年增速 CAGR 为 12.7%,其核心品牌理肤泉 2020 年成为 集团第九个“10亿欧元品牌”。
国产功能性护肤品牌份额提升更快,根据 Euromonitor 数据,2016-2019 年国产品牌薇诺娜和 HFP 份额均提升 0.7pct,而国外品牌份额增幅相对较小或略有下降。
从国内来看,薇诺娜位列 2019 年“双 11”天猫美妆前十名,HFP 位列 2020 年“618”天猫美妆第七位,玉泽呈现爆发式增长。
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在2016-2019 年增速 CAGR 为 115%。2019 年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增速领涨,实现营收 6.34 亿元,同比增长 118.5%,增速领涨各业务。
在此市场环境下,拥有成熟医药科技及生产工艺的生物科技、医药企业在产品层面上会具有更强大的竞争优势。
有业内人士表示,依托于生物科技、医药企业本身具有的研发实力和供应商资源,这些跨界美妆行业的生物科技、医药企业更能够在短时间内响应主流功效型护肤品市场的需求,进行稳定的高品质产品输出,在产品技术和配方原料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伴随着化妆品管理新规对功能性护肤品的管理日趋严格,本身各项标准更高于一般化妆品企业的生物科技、医药企业更具优势,也能够凭此为品牌的功效性、安全性背书。
基于消费者关注功效和成分的需求,生物科技、医药企业在引进或者研发新型原料层面发力;通过联合品牌,利用原有高精尖技术,建立功效测评实验室,都是非常好的市场切入点。
2021年4月,南华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00504)以“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公司”为目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应用于化妆品的新专利,将促进在化妆品、医疗美容等方面,布局有专利保护壁垒、高科技含量的专业化、功效型产品,拓展发展新格局。
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根据亿欧数据,目前我国涉及化妆品业务的药企数量接近300家。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20年10月,经营范围包含"中药"或"西药"且同时包含"化妆品"的企业,在我国约有26.4万家。
单从“生产企业”的维度来看,超过33家A股上市药企的经营范围中包含“化妆品”,如片仔癀(600436)、同仁堂(600085)、南华生物(000504)、白云山、华润三九、马应龙、云南白药(000538)、德展健康(000813)、益盛药业(002566)、贵州百灵(002424)、康美药业、九芝堂(000989)、仁和药业(000650)等。
追溯到40年前,1980年,传统中药企业片仔癀就推出了“片仔癀”护肤品牌,曾一度风靡东南亚市场。2020年半年报显示,拥有“片仔癀”、“皇后”等多个品牌的控股子公司福建片仔癀化妆品有限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4.3亿元,同比增长51.09%,净利润8093.59万元;2020年业绩实现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41.23%,集团全年营收利润19.72亿元,同比增长20.40%,化妆品板块业绩“助攻”给力。
以痔疮类产品著称的马应龙早在2009年推出八宝眼霜。2011年底,马应龙成立湖北马应龙八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推广眼妆、面部护理等产品,并形成了八宝、瞳话两个化妆品品牌。2018年9月,马应龙公告称,公司将投资成立主营功能性化妆品等业务的武汉马应龙大健康有限公司,公司持股比例为64%。2019年马应龙唇膏问世,迅速引爆社交平台话题。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广药集团子公司敬修堂药业推出旗下护肤品牌佰花方,目前佰花方品牌带来的收益在敬修堂大健康板块中占比为25.43%。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化妆品对生物科技、医药企业而言已经成为多元发展、业绩增长的重要产业链。
五、资本追捧、政策利好
化妆品行业高景气延续,自然备受资本关注和投资。2020年至今,美妆行业融资热潮一浪接着一浪。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球一共发生50多起针对化妆品行业的投资行为,其中40多起投资行为发生在中国,占比超过80%,获得融资的品牌几乎涵盖了美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截至2021年3月,全国共有18家美妆公司开启了上市之路,其中有一半已经过会。
近期,一则仁和药业称拟以7.19亿元收购化妆品、大健康领域7家公司80%股权的消息在化妆品行业内迅速引发关注。
如今总市值1000亿+的“功能性化妆品第一股”云南贝泰妮旗下的品牌薇诺娜,前身是云南滇虹药业旗下皮肤学级护肤品项目组,于2008年正式进入市场。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滇虹药业被拜耳收购后,该品牌独立,被云南贝泰妮持有。
值得一提的是,收购滇虹药业的世界500强拜耳发现,尽管市场上护肤产品数不胜数,但依然存在巨大且尚未完全被满足的市场需求。
2021年5月12日,拜耳在第26届中国美容博览会(CBE)上发布全新护肤品牌倍润®。依托拜耳百余年来在制药领域和全球皮肤科品类的成功经验,倍润®系列直击国内消费者尚未被满足的护肤痛点,主张“皮肤屏障,科学干预”,旨在满足市场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护肤需求。
目前,国内销售TOP5的护肤品品牌分别为欧莱雅、雅思兰黛、兰蔻、SK-II以及Whoo。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推进我国高端化妆品发展。
南华生物作为国资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凭借领先、专业的科研团队和技术,南华生物研发的护肤品(品牌英文名“EE18”,中文名“依诗芳”)在市场测评阶段获得消费者好评;在中国化妆品“爱心壹号”公益活动、清华经管EMBA校友年会、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高尔夫系列活动等备受关注的大型、高端活动中通过专家评审、获得嘉宾推荐;为进一步发展积累良好基础,持续打造中国高端化妆品品牌。
面对新的时期、新的阶段,若能充分利用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政策红利,我国化妆、护肤品产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生物科技、医药企业多元发展也将迈向一个新台阶。